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迪庆段)

茶马古道是指存在于中国西南地区,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中国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茶马古道源于古代西南边疆的茶马互市,兴于唐宋,盛于明清,二战中后期最为兴盛。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连接川滇藏,延伸入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境内,直到西亚、西非红海海岸。滇藏茶马古道大约形成于公元六世纪后期。茶马古道(迪庆段)由茶马古道香格里拉段、茶马古道德钦段组成,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茶马古道香格里拉段主要由十二栏杆,二十四道拐,吉仁,扑爬岩、空心树、上桥头、甲浪央、色永和泽庸九段组成,是滇川茶当一道的重要路段,也是通往西藏的重要通道,为研究我国古代西南地区的民族关系和云南马帮文化、宗教文化提供了较详实的实物资料。茶马古道十二栏杆段位于香格里拉县虎跳峡镇红旗村,距县城70公里,位于南下途中的观音岩,建于雍正三年(1725年),福建、陕西、江西和云南大理、剑川丽江、鹤庆等地在在中甸的工商业者80余人捐款修建一家人路(即十二栏杆驿道),于悬崖腰际凿石开路,曲折迂回十二层逶迤而上,其道“北踞悬崖,南环深阱),古道为历史上内地入藏的重要关隘,现存近三公里古驿道和三通摩崖石刻造像,造像石刻为一怀抱小孩的送子观音图,一块清代诗文石刻。古道因东贴观音崖绝壁,西临冈曲河深峡,地势之险要行旅之艰难清代以来多有记载,如杜昌丁、张秉彝、杨丽拙等文人骚客或题诗镌刻,或撰文记述。十二栏杆是茶马古道东线内地入藏保存最完整的一段古驿道,是滇藏茶马贸易难得的实物证明,是研究迪庆古代交通史珍贵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茶马古道十二栏杆段

茶马古道二十四道拐历史上是宁蒗、木里、丽江等通往茶马古道重镇中甸县城的重要通道,近年来为徒步游览虎跳峡景区的热门线路。茶马古道二十四道拐段位于香格里拉县虎跳峡镇诺余村,距香格里拉县城108公里,该段古道全长38公里,横贯虎跳峡,其中的多数古道为人工铺设和开凿。途中横空穿虎跳峡,道路崎岖险峻。古道中段的上方的巨岩上刻有一通明代丽江木氏土司汉文诗的摩崖石刻。此段古道为解放前由四川木里、云南宁蒗、丽江等地入藏最主要的一段通道,唐代,古道形成;宋代,古道受到官方和民间的重视;明清两朝,古道达到鼎盛时期;民国初年,蔡锷将军派滇军从此道西征西藏;抗日战争时期,这段古道为支援前线作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解放军从这条古道进入香格里拉县,此后经这条古道入藏解放西藏。该古道为解放前由此段古道为内地入藏的第一站,它在历史上为祖国的统一和边疆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的二十四道拐古道贯穿虎跳峡,成为深受外国游客欢迎的徒步旅游的古道。它在历史上兼中央王朝和吐蕃用兵和茶马贸易为一身,同时为祖国的统一和边疆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我国西南和西北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提供了条件,为研究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和交通史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是研究云南马帮文化珍贵的实物资料。

茶马古道二十四道拐段

空心树段位于香格里拉市上江乡福库村与小中甸向卡村之间,起点福库村春独村民小组,全长35公里,沿途有头道桥、二道桥、干岩房、三道桥、四道桥、空心树、古者坝、清香树等古代和红军长征遗迹。历史上该古道是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路段,为内地进入藏族聚居区的交通要道,1936年春,红军二六军团长征经由此道进入香格里拉,在途中的千岩房进行了千岩房战斗,有40多位红军指战员牺牲在这条古道上。解放初期,云南入藏解放西藏的解放军和援藏物资也由此道通行,目前,这条古道是重走长征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线路。这条古道形成于唐代,兴盛于明清,解放初期是云南入藏支援解放西藏的重要通道,目前,古道仍在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中发挥作用,它在历史上兼中央王朝和地方王朝茶马贸易为一身,同时为祖国的统一和边疆的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为我国西南和西北各民族之间的交往和联系提供了条件。

茶马古道空心树段

茶马古道德钦段包括阿墩子段、梅里段。其中阿墩子段位于德钦县城至阿东村之间,长约15公,其中古道多处为人工铺设和开凿,沿途分布有嘛呢石刻108堆、8处摩崖石刻、5座经幡塔,辽有崇拜树和崇拜石等圣迹。其中在一堵340m的摩崖上刻有23尊佛、菩萨、护法、高僧、山神等告像,经初步鉴定为元代的作品。另外,散布在古道两旁的嘛呢石刻初步统计有上万片,此古道在历史上不仅是商贾、马帮的必经之地,也是当地群众山圣地的朝圣之道。此段道为迪庆境内目前仍在使生产生活的重要道路,它还是朝觐卡瓦格博用且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一段茶马古道,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

茶马古道阿墩子段

茶马古道梅里段属于全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云南省德钦县与西藏自治区交界的梅里雪山东北侧,澜沧江西岸,距德钦县城35公里,南起溜筒江渡口,经扎那古道和梅里水驿站、梅里水藏文摩崖石刻,西北至梅里雪山北侧的说拉丫口,是茶马古道由滇入藏的最后一站。溜筒江古渡口为茶马古道上一个重要的遗址,属茶马古道梅里段的一个点,现留存有建铁索桥碑,原人马过溜时的大石、桥墩。梅里水磨坊沟古道侧崖壁上刻有大量的六字真言、莲花生颂等。这条古道形成于两千多年前,公元七世纪成为吐蕃南下的用兵道,此后成为茶马贸易的通道,明清两朝达到鼎盛时期,至今这段古道还在滇藏两地的民间交往中发挥作用。这段古道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至今乃在沿用,所以虽历经上千年而古渡口、古驿站、古驿道和古藏文石刻仍完整地保存了下来。

茶马古道梅里段

  • 网站访问量:

滇公网安备 53342102000049号

浏览建议

最佳浏览分辨率(1920*1080),最小浏览分辨率(1280*1024)